香港稳定币牌照争夺战:四大体系竞逐全球首发资格!
随着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,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,一场围绕牌照的激烈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据了解,超过50多家企业或机构蜂拥至香港稳定币监管机构——香港金管局,先后递表或表达申请意向,针对这 50 家申请主体,我们大致将其划分为四大体系:
一、互联网系
领军企业:京东科技、蚂蚁国际
核心优势:
京东已完成沙盒测试第二阶段,计划全球布局稳定币牌照
蚂蚁依托跨境支付网络Alipay+,构建稳定币应用生态
战略定位:聚焦全球供应链结算数字化,通过稳定币的应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。
二、银行系
代表机构:渣打银行(香港)、中银香港、汇丰、花旗等持牌银行巨头
核心优势
拥有全球清算网络,具备美元储备优势,能够为稳定币的发行和流通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和结算保障。
具备成熟的合规风控体系,可有效应对稳定币业务带来的各类风险。
坐拥万亿级客户基础,为稳定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战略定位:专注于机构级数字资产服务,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安全、高效、合规的稳定币解决方案。
三、央企、中资背景系
代表机构:中信集团、某能源央企
核心优势:
持有金融全牌照,具备开展多元化金融业务的资质和能力,同时拥有丰富的实体产业场景,可将稳定币业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有跨境贸易真实需求作为支撑,稳定币可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发挥重要作用,提高结算效率,降低交易成本。
战略定位:推动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,通过稳定币的应用优化产业金融生态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
四、支付机构系
代表机构:中国本地及国际支付平台
核心优势:
具备完善的现有支付网络基础设施,能够快速接入稳定币业务,实现稳定币的流通和交易。
拥有丰富的商户资源和广泛的终端用户触达渠道,有利于稳定币的推广和应用。
战略定位:致力于零售支付场景创新,通过稳定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支付体验,拓展零售支付市场。
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今年6月公开表示:“稳定币不是要取代现有货币体系,而是填补跨境支付中的‘效率缺口’。
无论最终哪些机构能够成功入围,这场集体申请热潮已被视为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。这场由 50 家机构掀起的牌照竞赛,不仅是市场对监管红利的积极回应,更是香港在全球虚拟资产领域争夺定价权、规则制定权的关键举措,将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。
FAQ
什么是稳定币?
稳定币(Stablecoin)是一种加密货币,其价值与某种稳定资产挂钩,例如法定货币(如美元、欧元)或商品(如黄金)。其主要目标是减少价格波动,使其成为一种更为可靠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。
稳定币有哪些类型?
1. 法定货币抵押型稳定币:这些稳定币通过持有与发行币等值的法定货币作为储备,以维持其价值。例如,USDT(Tether)通常与美元1:1挂钩。
2. 加密货币抵押型稳定币:这些稳定币通过超额抵押其他加密货币来保持其稳定性。例如,DAI是通过抵押以太坊和其它加密资产在智能合约中生成的。
3. 无抵押或算法型稳定币:这些稳定币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抵押,而是通过算法来控制币的供应量,以维持币值。例如,AMPL使用调整供应量的机制来稳定价格。